![]()
女性与时代
——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
“ 此次展览将以历史为线索,系统地梳理自清末至今百余年间的波澜壮阔的中国女性艺术史,这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创之举,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磅礴的气势、宏大的规模、客观和严谨的方式来全面展现中国女性艺术家的伟大成就。”
━━━━━
走出闺阁、步入社会
主人与主体——新中国女美术家艺术的历史转换
人文与人性——世纪末中国女性艺术
新世纪——希望就在眼前
━━━━━
现代艺术中的新女性
②
![]()
何香凝(1878-1972)
何香凝,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何香凝的画作立意讲究,她常借对松、梅、狮、虎及山川等的描绘,抒情明志。她的充满斗争之意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是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
━━━━━
代表作品
![]()
何香凝《虎》147x61cm 193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虎》绢本设色 26×30cm 1910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梅》 103x40cm 193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山水》 34x76cm 1929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山水人物》135x67cm 1933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山水人物》165x82cm1934年 165x82cm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狮》 63x49cm 191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狮子图》 124x100cm 约1920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
何香凝《松菊》172x273cm 193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仙寿长春》 135x68cm 1933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何香凝《月下小景》 80x38cm 约1929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
艺术背后是执著——何香凝
何香凝一生喜作狮、虎及耐寒的花木,所作山水亦开合大度,她的艺术生涯自始至终都洋溢着硬朗的气息。近日,为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由何香凝美术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反思21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纪念何香凝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长期关注21世纪中国文化、艺术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们以文化和艺术两个轴心,围绕“何香凝社会活动中的绘画实践与政治信仰、女性艺术家作品的象征意义、同时代留洋画家的艺术道路”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1878年,何香凝诞生于中国香港。作为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和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的一生见证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并以其特殊身份与积极实践,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在她漫长的历史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稿、艺术作品等珍贵资料,成为人们研究20世纪历史的重要基础文献。
《美术》杂志原编审李松涛介绍,何香凝的画风分两类,前期少量作品受日本走兽题材影响,用醒狮象征国魂,激励同志振奋人心;后期大部分创作梅兰竹菊等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表现了平和心境。
何香凝美术馆策划人王晓松从何香凝绘画中大量的友朋合作与款题入手,发现了“雅集”这个与魏晋南北朝文人们流觞赋诗的传统,对何香凝的创作产生了关键影响。他强调,何香凝的作品在时代衍化中,凸现了其政治信仰和态度。
美国匹斯堡大学教授高名潞对王晓松的立论角度表示赞赏,他说:“20世纪,从文人团体的名称有‘社’、‘会 ’、‘集团’、‘群体’,到现在的‘艺术区’、‘画家村’,包含着艺术发展与体制间的互动关系。” 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何香凝的“雅集”,未必是以政治立场和情感为基本动力,还原到艺术层面理解更合适。
从何香凝的个案入手,南京大学吴俊教授认为,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社会?何香凝的艺术创作,给我们的启示决不仅仅限于艺术。在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眼中,这是关乎传统文化如何进入现代社会的大问题,更考量着我们对待“传统”(包括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新传统”)的态度。
整理编辑: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