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明或暗的浮线,只有找到了形体与光影的结合点,才会焕发耀目光彩。用心去观察创作,才会有异于常人的发现和收获。艺术大师头衔,应该只属于学院派领军人物。一流学院,才是艺术的正统摇篮。而得到国家级别收藏机构认可,并收藏作品的艺术家,才能说明他取得了何等艺术成就。
2012年5月伊始,《观复----秦大虎 林涛油画作品展》,在西子湖畔的融融春色中开幕。此次画展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油画家协会、浙江树人大学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承办。本次展览以“观复”为主题,取老子《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之义。开幕式有数百位业内外人士出席,展览时间为期7天。
此次作品展不仅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还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鼓励。这是一次师生两代人的展览,也是一次绘画语言与风格强烈对比的展览。自此,秦大虎,这位擅于油画的著名大师再次被更多人赞赏和关注。他被誉为我国著名的“历史风俗画”的先行者与实践者。此次画展是他近几年来创作的大量作品的一次较为集中的展示。
秦大虎,山东蓬莱人。1948年,年仅十岁的他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参军,成为战地文工团的小兵。1956年,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先附中,后大本,专攻油画,毕业后执教于此,曾任油画系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近代培养美术英才的神圣摇篮,中国大半部新美术史在这里浓缩,曾经林风眠、潘天寿、李苦禅、黄宾虹、常书鸿等国内艺术巨匠多曾在这里执教。秦大虎就读时,在留苏师辈的耳提面命下,受过最正规的油画法理教育,最严格的造型训练,这为他日后成为油画大家,夯实了牢固的台基。多年的历练,他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和追求,对光线和色彩的大胆运用和准确把握,对创作题材与构图的配合,都不拘传统,卓然不群。
《古路阳关》
秦大虎1964年创作《在战争中成长》在全国二十几家报刊杂志发表、出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始,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收藏就先后收藏了秦大虎的《上前线》、《烽火童年》、《柱石》;以及八十年代的《淮海一日》、《支前》、《路条》、《老将》;新世纪以来的《征途》、《铿锵岁月》、《光辉里程》等一批作品,都是为画坛所交口称誉的精品。这些具有史诗品格的油画,境阔意深,于精微中见广大,充分彰显出他驾驭军事题材油画纵横捭阖的艺术才华。1974年至1983年创作成果丰硕,有《田喜嫂》、《老将》等四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2年《路条》一画入选法国沙龙大展。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一本。1989年赴美国专为《龙》、《虎》、《马》等限量在美印制的印刷品签名。1994年赴澳大利亚访问,并随萧峰举办联展,《龙腾狮跃》一画获省教委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奖。
《街头》
秦大虎的作品一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中国革命美术史及当代艺术史上都具有突出地位。具体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主题性的历史绘画。这类绘画多与他的生活经历相关。《在战斗中成长》、《老将》、《田喜嫂》、《上前线》、《罗荣桓战斗在滨海前线》都是这类题材作品的典型。但最为大家熟悉的是《在战火中成长》。而这副《在战火中成长》也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创作於上世纪80年代的《支前之二》同样是革命现实题材和写实手法的自然融合。作品以人民解放战争为背景,描绘了经过土改运动,解放区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解放,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大批农村青年踊跃参军,各地农民群众主动组成支前大军开赴前线的场面。
《牛犊》
另一类作品是风情绘画。这类绘画以人物为主,以人物感人。称其为风情,不仅因为这些画中浓厚的民族、民间、信仰的色彩、器物、符号等等,更重要的是人物刻划所带出的或清新或醇厚的独特风味。在这方面,首屈一指的仍然是他的家乡人物。《花衣女》、《农家女》、《希望》等都是重点代表之作。他在画这一类题材之时,驾轻就熟,将出神的表情三两笔摄住,也将他自己的内在的专注之神寄寓其中。如此天然的朴厚,真让人发“遇之于天”的唏嘘。他还画了不少藏民题材的作品,其中的人物真诚开朗,与背景上的风情符号融为一体,也是藏族题材绘画中的佳品。
《春满乡间》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心存弘毅、才思积厚的秦大虎清醒意识到,一成不变的油画审美模式同国画一样,也已造成了人们的视觉疲劳,也难以满足当代人扩张了的审美需求。 “洋构图+洋色彩+民族内蕴+自我个性形式”,是大虎油画创作的信条,也是大虎油画创作的变革期,且佳作联翩问世,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
细捡秦大虎变革后的的画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文、籀文、甲骨文、秦俑、石雕、汉砖、印章,乃至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布艺、泥塑等,巧妙而又浑然一体地相掺相糅在了作为舶来品的油画中。这种打破时空界限,将“西粹”与国粹熔为一炉的开创性变革,使大虎在延伸了的四维空间里,**凸显和强化了他独具个性的图式。如果说大虎的油画作品里,尚有一些欧洲的“血”,俄罗斯的“肉”,但其“骨骼”和“心脏”却是中国的!
真正的艺术品,是艺术家用情感凝结的晶体。无论是写人还是状物,画面里的气息与意象,皆尽脱世俗之气,净化为一种纯精神性的心灵图景,充满着青藏高原的圣洁之气和禅学意蕴。秦大虎画笔下的画就是如此,如此的充满意境和韵味。他画刀下的一寺一阁,一山一川,一溪一塘,一石一木,一荷一泉,无不纵其灵性,启人以典雅,发人以高致;不仅以美形而感目,且传递出语言绝难传递的信息,文字也绝难表达出的情感。
秦大虎在每个时段里,都有代表作问世。近年来,秦大虎年事虽高,却始终努力,画了许多大幅画作。他的艺术越积越厚,总也存持性情本色。他不事雕凿,不求巧饰,保持生命的朴厚。他的智慧从来没有长过白发,他的筋骨也从来没有生过懒虫。他总是在圆满与破裂中,不断地奋争与超越,成为油画之苑的长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