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可谓是为北京的金秋,增添了一抹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迷人风采。
来自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的567位艺术家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创作的,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及其他多媒体等艺术的六百余件,其中外国作品四百余件。
他们将画笔聚焦古今丝路,从古道明月到梵音涟漪,从援非医疗队到都市微生活,叙述着海陆丝路上人类互通共荣之路;作品写实抽象共存,拼贴跨类融合,充满了对和平发展的丝路精神的缅怀、憧憬和梦想。
北京双年展在2003年举办首届展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届,参展国家从首届的45个增加到本届的102个,先后有4千多位各国艺术家参展,累积有百万人观展,是全球迄今为止首个达到一百个参展国家的美术展览,为千年文化古都北京增添了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艺术风采。目前,已成为中国美术界乃至国际美术界重要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本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丝路与世界文明",正是旨在弘扬丝路精神,提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以当代艺术形式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的实现。百国优秀当代绘画和雕塑作品集中展现于首都北京,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呈现"丝路"与"世界文明"的时空画卷,探寻人类文明交融的脉络,展示文明交汇的成果,续写世界文明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届参展的外国作品艺术质量,明显高于往届。这些作品围绕同一主题,采用了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到超现实的多样化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作品描绘了古代丝路文明遗迹、各国风土人情等,但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也并非图解政治概念,而是注重表现丝路精神——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尤其是表现当代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那些来自当今战乱不息的古丝路沿线国家的作品,更充满对和平发展的丝路精神的憧憬和梦想。
他们在驰骋浪漫幻想基础上,增加写实形象刻画;与往届作品相比,本届外国作品更多吸收中国元素,中国作品更多吸收外国元素,出现艺术元素趋同的倾向;同时,在艺术本体上,外国作品仍然保持各国地域特色。趋同与求异两种倾向之间的巨大张力,产生东西方艺术交流融合而又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
本届北京双年展大型主题绘画,作品全景呈现了古丝绸之路在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展现的新的时代篇章。远景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貌上,起始于中国西安大雁塔,一路穿越河流、戈壁、雪山、沙漠,草原,直到大海,途径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阿联酋、土耳其到达荷兰鹿特丹,高铁符号贯穿全线;中景尽可能全面地体现了“一带一路”工程重大元素;近景用中欧班列串联,有基础设施援建工人形象、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孔子学院、边贸运输、维和部队、援非医疗等。可以说,这些作品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也是丝路精神的艺术表现。
整理编辑:吾蕾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