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画发展至今,在技术的应用和形式语言的探索上更趋于多元化,传统与当代的艺术语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下开放的版画创新格局。但是,由于版画的特质在于“印痕”的确认,因此展示与呈现痕迹的技术便成为版画家们的普遍追求,在纯化语言、物性探索、精粹技艺等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版画的语言程式、丰富了印制手段,但同时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一:对技术的过于依赖和迷恋,一味的追求形式语言,导至忽视主体观念的明确性,使版画作品呈现过强的制作感和工艺性。二:艺术家不关注社会、疏离生活、沉溺在主体个性化的建构中。因此,当代版画的主要问题不是语言的陈旧而是精神的失落。版画发展进入了一个为技术而“技术”的局限之中 。一些版画家脱离生活和时代,将自己陷入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困惑之中。面对困惑,我们应该思考。
一:为技术而“技术”的局限性
尽管,当代版画作品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多彩的面貌。然而问题在于有些作品无论怎样在技术上花样翻新,仍无法产生震撼力。齐凤阁在他的《论版画的当代性》一文中提出:“就当下我国版画的主要问题而言,已不是语言的陈旧,而是精神的失落。版画语言经过80年代的纯化与建设,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粗糙、落后的面貌,虽然仍有些画家的语言问题尚未解决,但就整体而言,技法的丰富,图式的新颖多变已属空前,甚至在物性试验,新材料新技法的吸收、运用方面,与其他哪个画种相比都不逊色。然而也许正是因过于迷恋制作、版性、与印痕,倚重技术,在观念上精神上显得贫弱。” (1)这段话对版画创作者是一个警示。尽管不能否认这期间也出现过许多具有精神品质和学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但倚重技术、精神贫弱的现象却是在近些年的多次展览中屡见不鲜。我们知道,精神的体现是通过情感传达出来的。精神的贫弱就是情感的贫弱,没有情感的艺术是没有生命的躯壳,更不可能传达出那种情高、志远、震撼人心的精神。
版画是“间接”的艺术,媒介的转换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繁琐的技术过程,不可能如同国画或油画那样一挥而就。“作为一种间接艺术,他的印制操作过程在相当程度上阻隔了艺术表达的直接性、随意性和倾斜性”(2)“就版画艺术而言,不能在画面上得到直接表现。无论任何版种在其画面本身都不能体悟到这一快慰,版通过画稿与情感的转写和制作,通过一种中介物—— ‘版’来转换,制作时的情感从真实而走向无可抗拒的犹豫和捉摸不定。版画家对这种转移和降调的画面不再具有初恋般的情感,虽然这种转移手段和技巧无不浸透着艺术家的苦心经营的心血,但恰恰是这苦心经营的结果,建立起了缺乏灵感袭来时的冲动和虚假做作的情感世。‘版’的局限使画面始终处于矫饰的病态美感和装饰风格,不可能直接体验到版画家内心意向世界与现实客观世界交融的心灵跳动与呼吸。版画家的创造性只有在符合‘版’的要求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而感性成份的弱化使版画家对于某一种版的魅力津津乐道,并把‘版’的无穷尽的语言当作绘画本体语言,‘版’所产生的效果成为版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版画家通过现实生活激发的热情降为‘版’的语言的一个媒体,版画家不再期望纯化的艺术语言有无力度,有无深刻地反映文化上的思考。”(3)刘天舒对‘版’的局限性的分析,其实正是对版画本体语言局限性的分析,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遏制了艺术家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情感的倾泻,使许多艺术家越来越沉溺于对版的技术性探索。我们不能否认对技术的求索在版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但是没有情感的依托,再高超的技术,其作品也只是肤浅的。
二:脱离时代背景的情感孤立和贫弱
随着经济转轨与文化转型,版画开始滑向边缘,艺术家沉溺在纯化语言、物性探索之中,并进行主体个性化的建构。疏离生活、不关注社会、追求个性是这一时期版画家们的普遍现象。中国当代版画无疑已疏远了政治、也疏远了现实生活,当然也就逐渐疏远了内容的陈述和主题的表达,而专注于艺术主体自我个性的发挥和凸现。不少版画家将自己的身份孤立起来,艺术视野变得狭隘,他们没有将自己的存在与时代的生活联系起来,没有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将艺术创作变成纯粹的技术演示;他们偏执的个性追求消解了版画的社会意义,封闭的情感世界使他们的艺术创作找不到精神的落点。我们知道,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情感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艺术家不可能脱离他生活的时代,他的思想、行为总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的,因此艺术家的情感总要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脱离时代的情感是狭隘、自私、封闭的,是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因此尽管版画家们在精粹技艺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其作品仍是没有情感的躯壳,更不可能熔铸时代的精神或刻录现实的生活。
狭隘的固守,还使版画家拘泥于版种,教条的划定版种的范围,结果使版画创作局限到有限版面的版刻技术上,长期沉溺于对某种‘版’的效果的钻研.由于对版性与印痕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而使观念上、精神上显得贫弱。这严重阻碍了版画向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过强的版种意识,使版画失去了与当代艺术、当代文化、当今社会现实的深刻联系,遮蔽了版画进入更宏大、更广阔、更自由的艺术领域的可能性。另外新技术、新媒材的不断涌现,使版画所特有的“趣味性” 、“偶然性”更多地被艺术家所关注。很多艺术家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新技术与新媒材本身,把它们提升到主导地位,试图通过保留和夸大技术与媒材本身的特性来寻找新的版画语言,以此来突破以往版画创作的局限性。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一些版画家被技术与媒材左右着他们的思想,误入到过分迷恋技术熟练与媒材肌理的歧途中去,而且越陷越深,艺术创作变成了为技术而技术,为肌理而肌理的创作过程,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情感,忘却了作品所要真正表现的是精神。如此,艺术作品变成了技术过硬的产品,失去了它的本质内涵,技术与媒材也丧失了作为艺术语言载体的意义。丰富的情感是艺术创作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艺术家的狭隘的固守却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封闭在一个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版种空间内,纵使具有高超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我们应该明白,“版画的进行式,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扩充体”。(4)版画作为一种艺术,不能仅满足于人的视觉愉悦感,而更应去关照人的心灵和揭示人的本质,因此创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再现客观事物和形象,而更应当考虑如何揉进作者的情感,使作品超越有限的方寸,具有更深邃的精神内涵,“当代版画应既有内在现实的人文关照,也有外部对传统表现语境的超越。”(5)贡布里希所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6)当代版画创作既要有精粹的技术,又要有丰富的情感;既要有对传统表现语境的超越,又要有对现实的人文关照;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具有当代精神品格的版画力作。
参考文献
1.《论版画的当代性》,齐凤阁著,《文艺研究》1999年第六期;
2.《跨越世纪的门槛》,尚辉著,《文艺研究》,1997年第六期;
3.《浅滩当今版画的创作意识》,刘天舒著,《中国版画》第八期;
4.《综合材料版画技法》, 杨锋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2页;
5.《中国现当代版画在认识》,陈崎著,《江苏画刊》2004年第十一期;
6.《理想与偶像》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等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79页;
作者简介
余曼,200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至今执教于西安美院版画系。版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各种版画展览。多幅作品被陕西省美术馆、广州美院美术馆、新疆艺术学院美术馆、深圳画院收藏。
代表作品:《归途》、《魅系列二》、《有限空间》、《自由》、《视觉》、《瓶子与女孩》、《有限空间》、《逆光》、《宁静》、《印象》、《视觉》
荣誉记录:曾入选全国第五届三版展和陕西省第六届版画展;入选建党85周年书画作品展;入选2006年意大利第三届国际藏书票展并获奖;入选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作品展;入选全国综合版画作品展。
整理编辑:吾欣